第448章 不舍昼夜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笔趣阁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 第448章 不舍昼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8章 不舍昼夜

  北燕虽然看着气势汹汹,发动大军近二十万,但此次出兵需要的提防的不只是洛阳跟河东,青州、兖州都可以通过漫长的黄河下游去袭击北燕的腹地。

  例如白沟大战期间,北燕之所以无法乘胜追击,那是因为大唐青州刺史李药师和右威卫将军慕容三藏率军突入冀州,甚至威胁到邺城和信都,还烧毁了燕军的存粮。

  所以北燕这次出兵,除了河内这边发动了十八万人之外,刘玄机还命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韦孝矩率军两万驻守平原、河间一带,盯防神出鬼没的青州唐军李药师部。

  又命冀州刺史王熊进驻黎阳,同样是为了盯防白马的唐军。

  李元徽也明白,以河北三州之力发动二十万以上的大军进行征伐,这本身就说明了刘玄机三州之地形成了更深程度的绑定和控制,大量的世族豪强开始全力资助。

  这就是白沟之战后,刘玄机得到的最大资产。斩首上万,俘敌数万,还缴获了大唐皇帝的仪仗。

  威望的巨大提升,让河北人开始相信,刘玄机是有能力一统天下,最少是能够长期据守河北的。

  但军队规模突然膨胀了一倍,对北燕的军队指挥系统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在出兵之前,刘玄机将北府军的一军六千人,扩变成一军万人。

  同时又设置汉王国前后左右将军,以朱超石、刘芝、崔怀道、薛安都四人充任,统领这些豪族部曲和新军士卒。

  这次北燕军的部署方面,刘玄机自己统率的队伍多达十万人,但其实大部分是豪强部曲和新兵,渡河驻扎在邙山的队伍反而是以北府军主力为核心。

  但现在邙山首战就被李元徽打了个措手不及,这让他不得不感叹,果然是李四。

  看着平时稳如泰山,但该发狠的时候从来都不犹豫。

  就像当初在晋阳,李四眼都不眨一下就带他们一百骑兵入城擒王,那是何等的果决?

  想到这,刘玄机开始怀疑自己的战略安排是否正确了。或许应该亲自率军过河跟李四对峙?但他知道,只要敢动,李三一定率河东唐军出轵关径进攻河内,断燕军粮道。

  而这种大型战役,没有一个足够有分量,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镇守河内,他就只能自己来。洛阳战场的胜负,就只是胜负,河内这边那可是关乎生路。

  唐军方面,在邙山取得首胜之后,士气大振,李元徽命娄浚、段武宣、裴行严、薛万彻四人日常率数百骑前往邙山,捕杀燕军斥候,同时还去对方军营前挑衅叫骂。

  搞得北燕一众将领全都非常窝火,但眼下攻城器械还没有准备完,燕军大队还是以步军为主。最后实在按耐不住,东方狄亲自带着数千骑军出营来战。

  带队的娄浚见状不好,立马按照预案向西面的邙山方向转进。

  东方狄也有些上头,率军紧紧追赶,却正好闯入了唐军预设好的伏击阵地,山林中突然出现数百弩手,数百只箭矢如飞蝗,密集攒射,直接将北燕骑兵先头数十骑射成了了刺猬。

  左大都督东方狄也在其中,但仗着甲胄精良受伤程度并不足以致命,但其坐骑无法再骑乘,后面的骑卒紧忙上前将其搀扶起来,竖着盾牌扛着唐军的箭矢,随后又找了一匹战马给东方狄骑乘。

  这时候先前逃遁的唐军又率军反身来战。娄浚是前燕名将娄居士之子,擅骑射,通晓军略,而他手下的神武军也都是洛阳鲜卑豪族子弟和其部曲,全都弓马娴熟,因此李元徽在其成军的时候就叮嘱娄浚作战时候要多利用军中都善于骑射这个特点,合理的制定战法。

  所以神武军将士都随着都督娄浚张弓搭箭,配合着弓弩手的密集攒射,给燕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东方狄见状,也知道这是唐军设伏,靠近山麓这边也不适合大队骑兵会战,因此当即率军回返。

  而娄浚继续率军追射,给燕军上下搞得很是气愤,当即就要反身去跟唐军作战,但东方狄却执意退兵。

  因为这种往返冲折,骑兵来回驰射的战术,正是塞北游牧骑兵最为擅长的。

  如果他猜的不错,附近还有好几次规模相同的骑队,若是跟他们较劲,会轮番出场消耗己方的体力和耐心,在己方人困马乏的时候发动致命一击。

  虽然折损了百余人,但东方狄也因此清醒多了,选择吃了这個哑巴亏,退兵回营。继续督造攻城器械。

  刘玄机也开始下令,敦促杨侃和东方狄抓紧时间攻城。

  十二月底,器械终于打造完成,东方狄杨侃开始率军攻打金镛。

  李元徽带着四千人守城,而把大量的骑兵派出在外,让他们伺机而动,袭扰燕军。

  燕军这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进行攻城,东方狄亲自阵前督战,眼看着一队一队的燕军士卒盯着城头的箭雨和滚石、擂木蚁附攻城,昼夜不停。

  唐军的守城器械充足,更兼主帅李元徽亲自在主城头上挽弓作战,连续射杀燕军士卒,于是唐军士气大壮,接连打退了燕军的进攻。

  最危险的一次,燕军士卒大量的通过垛口攀城冲上了金镛城,距离李元徽所在的主城楼只有几十步的距离。

  李元徽见状弃弓拔刀,大呼道,“随我杀贼”

  随后率几十名亲卫冲向攻城的燕军,接连斩杀数名燕军,王佛保左手持盾,右手持金刚杵,护卫李元徽身侧,连着砸碎了十几个燕军的头颅,宛若魔神。

  另一个留在李元徽身边的护军段武达则是身披双甲,双手各持一长柄骨朵,状若熊虎,大吼着冲向燕军,无人能挡。

  而外围的骑兵见到城中情况危机,也多次突击燕军军阵,试图造成混乱。

  杨侃亲自带着数千精锐骑兵作为护卫,截击唐军骑兵。

  双方在金镛城以北,邙山以南的广大战场上,打得是热火朝天。

  而北面的刘玄机,一只眼睛盯着南面的金镛城,一只眼睛盯着北面的轵关陉。

  虽然看着是按兵不动,却丝毫不敢懈怠。

  而李三郎也果然按照他的预计,率两万兵马出轵关,屯于野王。

  从侧后威胁北燕。

  从兵力上对比来看,李三郎的队伍只有两万人,而刘玄机有十万大军,这种兵力对比看起来就应该直接率军上去干。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刘玄机这十万大军是什么成色他自己最清楚了。

  将近七万都是新加入的豪强部曲和新兵,只有三万左右是跟着他打过仗的原北府军。

  要是就领着三万人,他肯定是没二话的就去跟李三郎开战。

  但多了那七万人,那就只能守在温县跟对方相持,因为中看不中用。

  有时候多人未必就是优势。

  但是这些热情高涨过来投效的人,你还不能拒之门外,因为这些人是未来他统治河北,乃至争霸天下的重要力量。

  只不过这股力量现在他还无法完全掌握,这需要时间来整合,加强控制。

  一直到武德六年正月,昼夜围攻金镛城二十日的燕军终于在一场大雪到来之际停止了攻城。

  停下并不是因为下雪,而是唐军的援兵到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ytdfnx.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ytdfnx.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